德國進口西門子PET/CT —Siemens Biograph mCT
預約咨詢電話:15895910182
核醫學科門診地址:南京江寧吉印大道2007號南京同仁醫院負一樓核醫學科
一、什么PET/CT?
PET是“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儀”(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英文簡稱,CT是“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儀”,PET/CT是將PET(功能代謝顯像)和CT(解剖結構顯像)兩種先進的影像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新型的影像設備,由一個工作站控制,同時具有PET和CT檢查功能。
進一步說,PET-CT并不是二者功能的簡單疊加,二者優勢互補,達到1+1>2的效果。PET可以顯示病灶病理生理特征,更容易發現病灶。CT可以精確定位病灶,顯示病灶結構變化,達到同時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變化及形態結構的目的,給出最具個體化治療的參考方案,提高了疾病診斷的準確性、治療方案的合理性。PET-CT是目前最先進的分子影像檢查儀器,是“篩查腫瘤的神器”,被業界喻為探測腫瘤的“雷達”、發現腫瘤的“神探”。
PET工作原理
PET工作原理是利用“示蹤技術”。通過注射示蹤劑,如“18F-FDG”到人體內,示蹤劑類似于糖類并且參與人體的代謝,示蹤劑在代謝比較旺盛的細胞高度聚集,從而區分出正常組織和病灶的部位。由于癌細胞生長速度快,分裂旺盛,在病變早期瘤體還未完全形成時,癌細胞代謝活性就明顯高于正常細胞。
二、PET-CT檢查優勢
傳統的檢查手段,如B超、CT、核磁共振等,這些檢查不能一次性地對患者全身各個部位都進行評估,這給醫生的診斷、評估和治療方案帶來了很大難度。此外,更可能延誤患者的治療時機。目前醫生通常會建議做一個PET/CT的檢查,PET/CT的性價比高,可早期發現腫瘤。
l可幫助判斷大多數腫瘤的良惡性、鑒別腫瘤有無復發轉移,尋找腫瘤原發和轉移灶,指導和確定腫瘤的治療方案,避免了多種檢查延誤疾病診斷或者制定錯誤的治療方案;
l可幫助對腫瘤進行分期和再分期,評價治療效果,減少不必要的治療方法和劑量;
l可幫助判定腫瘤治療后的腫瘤復發。通過快速的全身PET/CT掃描,為不明原因的轉移性腫瘤尋找原發病灶。
三、PET-CT適應人群是哪些?
腫瘤患者
PET-CT最突出的應用價值表現在:良惡性腫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腫瘤放、化療前后療效評估;腫瘤治療后壞死、纖維化與殘留或復發的鑒別:尋找腫癌原發灶以及指導腫瘤的定位穿刺和活檢,尤其對各種肺部惡性腫瘤、淋巴瘤、食管癌、胰腺癌等絕大多數惡性病變的早期診斷更為敏感。
腫瘤高危人群
有腫瘤家族史,該類人群比普通人更易患上腫瘤。還有就是接觸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煙酒嗜好、長期處于污染嚴重、接觸致癌物的特殊工作環境的人群、40歲以上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況的高壓人群等。
有癌前病變的人群
癌前病變雖然不等于癌癥,但癌前病變如肝炎、胃潰瘍、結直腸息肉、宮頸炎等極易在不知不覺中轉化為惡性腫瘤,定期做PET-CT檢查有助于更早的發現,實現早期干預。
長期患病的人群
患病已久,如慢阻肺、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平日大多以藥物控制,這類人尤其需要注意身體檢查,特別是當出現癥狀程度逐漸加重時,一定要引起重視。
腫瘤疑似患者
如短期明顯消瘦,腫瘤標記物升高等情況,或有疑似包塊,比如乳房摸到腫塊,堅硬、疼痛明顯的女性;建議做PET-CT檢查。PET-CT一次性全身檢查有助于病灶的早期發現,獲得更加準確的診斷,及時合理而有效的治療。
神經系統疾病
PET-CT可以用于阿茲海狀癥(Alzheimer Disease)診斷;帕金森病缺血性腦病早期診斷及癲病病灶的定位;吸毒成癮性評估及戒毒療效判斷等。
心血管系統疾病
PET-CT能利用螺旋CT進行冠脈造影、鈣化分數測定和PET的心肌灌注顯像,檢查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圍,并對心肌活力準確評價,達到冠心病的早期診斷與評估,從而確定是否要做溶栓治療、安放冠脈支架或冠脈搭橋手術,并且通過治療前后顯像對照評價。是判斷存活心肌的“金標準”。
四、PET-CT 病例分享
肺癌評估療效和監測復發:女性,42歲。因左肺癌治療后PET/CT發現多發轉移。經過頭部伽馬刀治療、化療4個療程、胸部放療后,半年后PET/CT隨訪,頸部和腹膜后多數病灶消失或縮小。左側背側增厚胸膜、L1椎體水平腹膜后淋巴結FDG代謝仍異常增高,提示腫瘤放化療后部分緩解(PR)。
肺癌腦轉移:女,44歲,左肺下葉腺癌術后3年余,CT隨訪主動脈弓旁陰影。無明顯神經系統癥狀。FDG PET腦顯像腦部枕葉FDG高攝取,提示腦轉移。
Early imaging (-) Delay imaging(+)
after IV FDG 30min after IV FDG 2-3hrs
心血管系統:PET/CT可以與SPECT心肌血流灌注顯像(MPI)聯合應用,99mTcMIBI灌注顯像提示下后壁、外側壁、心尖部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損;F-FDG PET代謝顯像與之不匹配,下后壁、外側壁、心尖部FDG有明顯攝取。提示以存活心肌為主。
五、專家介紹
郭萬華
主任醫師
南京同仁醫院核醫學科主任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曾任南京鼓樓醫院核醫學科行政主任
中華核醫學全國青年委員
南京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
江蘇省核醫學分會委員中華核醫學和分子影像雜志編委
專家介紹:師從上海瑞金醫院核醫學泰斗朱承謨教授,主持國家自然基金2項,多次承擔省、市科研項目,發表SCI和核心期刊論文數十篇,取得多項科研成果與獎項;現承擔碳硼烷結合芐胍類靶向化合物對神經母細胞瘤定向輸送及示蹤的研究第一負責人;江蘇省“興衛工程”重點人才。先后創建了南京市鼓樓醫院核醫學科與南京同仁醫院核醫學科。專業擅長:核醫學影像診斷與核素治療,尤其是甲狀腺疾?。卓?、甲癌等)的診斷與碘131治療;腫瘤等疾病的PET/CT和SPECT影像診斷;鍶-90/磷-32皮膚敷貼治療;骨質疏松診療等。
專家門診時間:周四全天(08:00-12:00,13:30-17:00)
版權所有:南京同仁醫院有限公司 地址:南京市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吉印大道2007號
郵編:211102 預約、咨詢熱線:400-600-0606
公安備案號:蘇公網安備32011502010009號 備案號:蘇ICP備10202488號-1
版權所有:南京同仁醫院有限公司
地址:南京市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吉印大道2007號
郵編:211102 預約、咨詢熱線:400-600-0606
備案號:蘇ICP備10202488號-1